事件舆评丨品牌扩张之下,如何守稳食品安全防线?
3月12日,新京报发布了一则题为《杨铭宇黄焖鸡后厨乱象调查:隔夜菜、变质食材,顾客剩菜回收再加工》的视频报道。报道中,记者随机暗访了河南商丘和郑州的多家杨铭宇黄焖鸡加盟店,发现后厨使用的部分食材已经变质,甚至有店员将顾客吃剩的饭菜回收清洗后再次售卖。事件曝光后,杨铭宇黄焖鸡做出回应并发文致歉,称涉事门店已永久关停,正对全国门店进行排查。
此事一经报道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杨铭宇黄焖鸡道歉#(阅读量1亿,讨论量2.8万)、#杨铭宇黄焖鸡剩菜回收再卖给顾客#(阅读量5040.3万,讨论量1.2万)、#杨铭宇黄焖鸡隔夜鸡肉优先出售#(阅读量3656.4万,讨论量5596)、#杨铭宇黄焖鸡后厨乱象调查#(阅读量2670.6万,讨论量5795)等话题相继冲上多个媒体平台的热搜榜单,截至目前仍有新的话题形成。
01
舆情趋势 / Boryou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j9九游会官网中心数据,3月12日0时至3月16日17时全网涉及“杨铭宇黄焖鸡后厨乱象”相关舆情信息共计310300条,覆盖新浪微博、微信、客户端、短视频等多个平台。
1、舆情走势分析

舆情走势图
数据显示,3月12日开始,多家媒体介入报道,热度持续上升,在3月13日17时达到高峰,目前相关话题的讨论仍在继续,热度仍较高。
2、信息来源分析

信息分布比例图
从信息分布的情况看,监测到总信息310300条,客户端是主要传播平台,共166480条(占比53.65%);其次为视频,共92032条(占比29.66%);微博,共41625条(占比13.42%);微信,共6489条(占比2.09%);网站,共2729条(占比0.88%);互动论坛,共867条(占比0.28%);数字报,共72条(占比0.02%)。
3、关键热词

关键词云图
关键词云图显示,在本次舆情发酵过程中,“门店”“多家”“食材”“加盟店”“涉事”“食品安全问题”等关键词受到普遍关注,一定程度反映了网民热议的焦点。
02
舆论观点 / Boryou
网民观点
1、对食品安全问题表示愤怒和担忧
新浪微博网民@小怡说车:先是海底捞,现在又是黄焖鸡,食品安全什么时候才能被重视啊,不过被爆出后立马停业关店了,这个行动还是迅速的。马上就要315了,都不敢想还有多少没有被爆出了,以后难道只能自己做饭了吗。
今日头条网民@奇幻花猫JH: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相关部门每天都在干什么?是不是,上班一张报纸,一杯茶,外加一支大中华。
新浪微博网民@小诸葛风水命理:黄焖鸡一下塌房了,这么多爱吃黄焖鸡的人,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挫伤,所以食品安全乃是国民的重中之重,抓到一个一定要严肃处理不给他翻身的机会,以后再也不敢跨越食品安全这个红线。
新浪微博网民@戈熙云歌:杨铭宇黄焖鸡后厨被曝乱象,公司紧急回应要加强监管,涉事门店已关。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希望这次能真改,别让消费者再失望。
2、质疑品牌方日常监管缺失,道歉仅为公关手段
新浪微博网民@渔夫遇海:杨铭宇黄焖鸡后厨乱象引发关注,虽仍开放加盟,但品牌信誉受损。加盟商单量骤降,有的自证规范却难挽消费者信任。总部虽行动,加装后厨监控,可影响已产生。加盟商处境艰难,考虑换品牌。品牌管理当反思:食品安全不容疏忽。
今日头条网民@球迷之一:我觉得品牌有很大关系。既然你收了加盟费,就必须对加盟商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现在的品牌商只顾收加盟费,不管理,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即使不谈消费者,其他正规的加盟商的利益,都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他们能向品牌商提出赔偿要求吗?
哔哩哔哩网民@狂芬菲尔德:偌大的加盟品牌仅仅道歉加关店就完了?彻查是毫无约束力的自查还是有相关部门监督?出现如此不堪的情况是品牌方长期只管收钱而不履行管理义务的结果,如今字里行间试图把责任推给各门店又是何居心?
今日头条网民@转角遇到爱:这个品牌如果还能存活,就是对消费者和监管部门最大的侮辱!也是老百姓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动不动就道歉,要法律何用。民以食为天,食材安全大于天。
3、批评监管部门监管失责,呼吁提高食品安全违法成本
今日头条网民@博学垚远:其实,中国食品安全最失责的就是监管部门以及法律法规上的轻判。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加大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谁造假就应该让他倾家荡产不为过。
今日头条网民@张四成5: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地方,只能证明党政机关及监管者同相关部门失职失责,违法代价低廉造成了胆大包天赚黑心钱。
今日头条网民@兼听则明:杨铭宇黄焖鸡事件不仅是单一品牌的危机,更是整个餐饮行业加盟模式弊病的缩影。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治需要法律威慑、监管创新、企业自律与消费者监督的多维合力。若品牌方仅以“道歉+关店”应对,而不从发展模式上彻底革新,类似问题恐将肯定会反复上演。
新浪微博网民@小心翼翼上个网:这种事情官方有处罚吗?每年315都曝光了很多连锁品牌的食品安全问题,然后就是门店整改道歉,有没有官方依法处罚呢?整改道歉就行了,那这个违法成本也太低了。
媒体观点
1、封面新闻:总部只管加盟不顾品控,只输出“物料”不输出“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丑闻曝光之后,杨铭宇黄焖鸡总部相关负责人最初称“正联系涉事门店进行关店整改。”这其实揭露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总部对门店的“弱控制”,其并不能直接辖制门店的经营行为,就算是出了这么大的事,也只能诉诸“联系解决”。而这,或许恰恰是杨铭宇黄焖鸡频频出事的一大肇因:总部只管加盟不顾品控,只输出“物料”不输出“标准”,疯狂扩店而又放任自流,餐饮连锁玩成了“卖标贴牌”,到头来,自然是状况不断。
连锁餐饮这门生意,各有各的活法,有些是走“精品路线”,维持品牌美誉度和品牌溢价,从而收取较高的单店加盟费;有些是“走量路线”,大开大合、来者不拒,加盟门槛极低、全量放开,以“规模效应”来对冲“品牌贬值”。杨铭宇黄焖鸡米饭,显然是后一种模式。纵向来看,这一餐饮品牌,显然已经进入了某种螺旋向下的陷阱,也即“加盟越泛滥,管理越发水,品牌越贬值”,而品牌贬值、加盟费折价之后,又吸引了更多的劣质门店加盟。如此恶性循环!
2、南方都市报:保障食品安全不能“一年等一天”,必须天天见
据最新消息,杨铭宇黄焖鸡致歉称,除了涉事加盟店即刻停业、永久关店外,将对全国门店深度排查,当地市监局也已介入调查。面对如此让人糟心的行为,加盟店、企业都有责任,来一次全面整改很有必要。然而,出了事才解决显然只是亡羊补牢,品牌形象、消费者的信任恐怕难以挽回。必须认识到,公众不会对“一关了之”轻易买账,“全面排查”更不能成为一句公关口号,既要让消费者看到效果,更要给出保持监督力度的诚意。
有不少消费者悲观地表示“见怪不怪”“恐怕发现的只是少数”,无奈背后也说明这样的后厨乱象并非仅此一家。“3·15”前夕,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热点,但舆论监督能揭开的问题和乱象始终有限,更代替不了日常监管,保障食品安全不能“一年等一天”,需要更透明、更流畅、更有力的监督管理体系。不能让消费者靠“挑日子”吃得放心、顺心,食品安全必须天天见。
3、澎湃新闻:改变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监管创新、行业升级、管理提质缺一不可
食品安全问题,背后不仅仅是一个商家自律的问题,也与外部监管的完善和细化,以及行业发展的一些特点相关。比如,如今的餐饮业,特别是中低端市场,打“价格战”是一种主导型的竞争策略。这种模式下,商家之间的竞争,重点放在了价格上,必然以牺牲品质为代价。要改变这种状况,监管创新、行业升级、管理提质等,缺一不可。
换个角度看,这也意味着目前的餐饮市场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毕竟,一个经得起审视的、让人放心的后厨,实在不算是多么高的要求。比如,打造“明厨亮灶”,可能就不失为一个有潜力的新赛道。
03
舆情总结 / Boryou
近期拥有多家连锁门店的知名餐饮品牌杨铭宇黄焖鸡后厨被曝光使用隔夜菜、变质食材及回收顾客剩菜再加工等乱象,事件经媒体披露后,迅速点燃舆论场。消费者对品牌食品安全底线的失守深感愤怒,品牌多年积累的市场信誉一朝崩塌,更引发公众对连锁餐饮加盟模式品控能力的集体质疑。舆情发酵中,舆论从单一品牌问题延伸至对餐饮行业“重扩张、轻管理”乱象的批判,关联过往部分餐饮品牌卫生问题,暴露出行业快速发展下食品安全管理的短板。
事件曝光后,品牌方虽发布致歉信、关停涉事门店并启动全国排查,但部分消费者对整改诚意存疑。从舆情发展看,杨铭宇黄焖鸡面临的不仅是单次危机,更折射出加盟体系监管失效、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的深层问题。加盟模式下,品牌对门店管控力度不足,加盟商为压缩成本漠视法规,叠加企业对前端食材供应链与后端加工流程的监督缺位,最终导致乱象滋生。
当下,杨铭宇黄焖鸡需以舆情为契机,直面“流量退潮”风险。若仅停留在表面整改,难阻品牌口碑持续滑坡。唯有以“刮骨疗毒”的决心重构管理体系——严格加盟审核、强化全流程监管、建立消费者监督通道,从根本上解决加盟模式弊端,才能避免成为食品安全舆情浪潮中“昙花一现”的反面案例。对餐饮行业而言,此事件更是敲响警钟,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唯有筑牢食品安全“护城河”,才能在市场竞争与舆论监督的双重考验下,真正守住品牌发展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