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丨马拉松赛场频现不文明乱象:凸显赛事组织管理不足与参赛者文明意识薄弱双重问题
3月2日,有网民称江苏苏州马拉松赛事“多名跑者在实验中学校门处小便”引发热议。3月3日,苏州马拉松组委会就网传“多名跑者在实验中学校门处小便”发布情况通报称“我们关注到有网友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视频、图片,举报个别参赛选手在前往比赛出发区域的途中以及在比赛过程中存在不文明行为。对此,我们表示强烈谴责。有关情况目前已通报相关部门,并启动调查程序。”同日,苏州市体育局回应称“已获知此事,同时请当地公安部门协助调查。”
期间,新京报、澎湃新闻、封面新闻、南方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参与报道,相关话题#官方通报马拉松选手在中学门前小便##苏州马拉松多人随地小便?官方通报##体育局回应跑者疑在学校牌匾前小便#登上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百度热搜热榜前列。
01
舆情趋势 / Boryou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j9九游会官网中心数据显示,3月2日0时至3月4日15时共监测到相关信息7441条。
1、舆情走势分析

舆情走势图
通过舆情走势图可知,相关话题自3月2日曝光后一直处于低位,3日经相关部门发布通报后,热度不断攀升,并于14时达到峰值,随后全网信息量开始下降;4日13时,因沈阳晚报、观察者网、新浪运动等媒体对此事进行传播,带动全网信息量再次增长,形成新一轮高峰。
2、信息来源分析

信息分布比例图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7441条,客户端是主要传播平台,共4261条(占比57.26%),其次是微博1775条(占比23.86%)、视频876条(占比11.77%)、微信376条(占比5.05%)、网站106条(占比1.43%)、互动论坛47条(占比0.63%)。
3、关键热词

关键词云图
从关键词云图来看,本次事件讨论热度较高的关键词主要为“小便”“跑者”“马拉松”“调查”“实验中学”等。
02
舆论观点 / Boryou
网民观点
1、强烈谴责跑者不文明行为,呼吁对涉事者终身禁赛。
新浪微博账号@卜卜卜卜爸:每个补给点后面都有移动公厕,根本不存在找不到厕所的情况,这几个单纯就是懒。
新浪微博账号@lxf芒果街上的小屋:纯粹就是没素质罢了别找借口。
新浪微博账号@罗宾chen:这就是恶意行为,就算沿途没有应急的卫生间,找大树、草丛、围墙不难,跑到人家学校大门,缺大德。
新浪微博账号@花椰兔:应该禁止它们永久参赛
新浪微博账号@哈喽山里来的男人:禁止他们以后所有关于运动的一系列活动。
2、认为赛事监管及配套设施不足,质疑当地赛事专业性。
新浪微博账号@絕望的生漁片70216:虽然这些参赛者素质低下,但大部分还是主办方的责任,如果主办方做事真的都考虑周全,就算尿急也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么多人在同一个地方。主办方说有厕所,位置和数量是否合理。
今日头条账号@奥利奥的朋友:如果那么多人在同一个地方,那么就证明不是素质的问题,那就是举办方的组织问题了。
今日头条账号@多才熊猫m:这几年国内泛滥的马拉松,组织散乱、事故、问题百出都快成国际笑话了。
今日头条账号@拾光:本来就组织的比较烂,这种为了办比赛而办的比赛完全可以停止了。
今日头条账号@乐观的芒果:苏州马拉松比赛期间,不少人行为不当影响极差,交通也乱成一锅粥公交停运、道路封锁很多人上班迟到。比赛结束后赛场垃圾遍地纸杯、塑料瓶、海绵扔得到处都是。
3、认可官方回应态度,呼吁赛事主办方加强赛前文明宣导与服务优化。
今日头条账号@小人物大大大:组委会迅速处理问题,态度积极,相信后续赛事会更完美。
今日头条账号@用户9751038856870:苏州马拉松本是一场体育盛事,展现了苏州风貌与马拉松精神,报名人数超16万,还刷新赛会纪录。但赛后个别参赛者在学校门前随地小便,引发争议。对此,组委会迅速回应,启动调查。个别跑者失范应受谴责,可我们也不能因这几张照片就否定赛事价值,应理性看待,强化管理与教育,共同守护赛事荣光。
4、呼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落实赛事处罚条款。
今日头条账号@一方喜鹊:目前,对于马拉松赛事中的不文明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处罚机制。一些选手在做出不文明行为后,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此外,社会舆论对这种行为的谴责力度也不够,未能形成强大的道德压力。
今日头条账号@人生非凡大师:当规则只停留在倡议层面,缺乏刚性约束,无异于纵容“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
媒体观点
1、澎湃新闻:马拉松“方便门”:处理跑者也要检视赛事服务短板。
目前,苏州马拉松组委会已对事件展开调查。后续在处理跑者的同时,赛事方也不妨查漏补缺,及时查找并补上可能存在的服务短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新京报:别让“一泡尿”毁了一场马拉松。
随着参与马拉松的人群不断扩大,主办城市重视程度的提高,马拉松已经成为集中展现城市形象、民众素质的窗口,但类似马拉松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随便找地方“方便”的事并不鲜见,个别参赛者为了自己的方便,在明文禁止之处,行难登大雅之堂之事,不仅不雅观、不文明,更丢了参赛者应有的风范。
3、大象新闻:马拉松“尿点频现”速度之外,更需公德。
在追求体育成绩的同时更需要守护文明的底线。选手们可以跑得快,但不能跑得“野”;可以追求成绩,但不能丢掉公德。毕竟马拉松赛场上比的不仅是速度,还有文明素养。
4、川观新闻:马拉松哪容随地“撒野”。
文明之地,哪容随地“撒野”!对此类不文明行为必须重处。对有此不文明行为的参赛者,可以通过禁赛、通报批评等方式进行处罚。这也提醒以后的举办方,一方面增设醒目指示牌或设计赛事专用快捷厕所,同时赛事进行期间也要加强现场监督管理,有力遏制各种不文明参赛的行为。
5、钱江晚报:马拉松跑者校门口随地小便惹众怒,跑出速度还需跑出文明。
参加马拉松比赛的选手应提前了解赛事规则、比赛城市的气候特征、现场的救援补给情况,包括熟悉沿途厕所分布这类有助于自己完成比赛的信息。即使对厕所位置不熟悉,也可以向工作人员求助,没有任何理由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开脱。
6、鲁网:随地便溺,应该怎么罚?
在苏州马拉松的赛事竞赛规程第十二条处罚办法第14款中,就指出“出现不文明行为的如随地便溺、乱扔垃圾等”就在被处罚行为中。在处罚办法中,赛事组委会写道:赛后由组委会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违规选手取消2025苏州马拉松比赛成绩、禁赛1~5年或终身禁赛等处罚,并报请中国田径协会追加处罚。
03
舆情总结 / Boryou
苏州马拉松参赛选手在中学门口小便的不雅行为被广泛传播,直接冲击苏州“文明城市”称号,引发公众对参赛者素质的质疑,甚至上升为地域攻击。后续曝光的乱扔垃圾问题进一步加剧负面舆情,形成“管理混乱”的连锁效应,个别网民将矛头指向赛事组织与城市治理水平,加剧公众对苏州赛事专业性的质疑。此外,部分网民指出国内马拉松如厕服务普遍存在短板,如2013年北京马拉松曾因“尿红墙”现象、2023年北马对随地便溺者罚款200元、2024年的南京马拉松“尿草坪”等事件,暴露了大型赛事中组织管理精细化不足与参赛者文明意识薄弱的双重问题。
针对此类问题,建议快速响应精准定性,优化服务与透明化整改,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一是应尽快发布调查进展,明确“个别行为”定性,避免地域污名化;二是在后续处理中兼顾处罚警示与配套优化,以平衡赛事规模扩张与公共秩序维护的需求;三是建立健全马拉松赛事中的不文明行为举报和处罚制度。设立专门的监督电话和邮箱,鼓励观众和其他选手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举报。通过分层回应、情感共鸣与事实澄清相结合,可有效降低舆情对城市形象的长期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