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

事件舆评 | 如何看待无效劝阻餐馆二手烟事件频发:加强监管,让“较真者”不再孤单

近日,杭州一女子在烧烤店劝阻吸烟者反遭多人怒怼的事件引发网络热议。该女子随后查阅相关条例,确认杭州市已实施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政策,但涉事餐馆顾客仍公然违反规定。此事与早前演员徐娇劝阻吸烟事件类似,再次引发公众对室内禁烟执行力的讨论。主流媒体及法律界人士介入解读,推动舆情热度持续上升。

微博话题#如何看待无效劝阻餐馆二手烟事件频发#阅读量972.3万,讨论量2004;微博话题#杭州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阅读量1152.8万,讨论量2677;微博话题#苍蝇小馆该禁烟吗#阅读量44.9万,讨论量75。

01 舆情趋势 / BORYOU TECHNOLOGY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j9九游会官网中心数据,自3月22日0时至3月25日17时,全网共监测到相关信息94449条,互动声量达1546.10万。央视网、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光明网、环球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等介入报道。

(一)舆情走势分析

事件舆评 | 如何看待无效劝阻餐馆二手烟事件频发:加强监管,让“较真者”不再孤单

舆情走势图

通过舆情走势图可知,3月22日,因部分自媒体转载传播,部分媒体账号发布报道,信息传播量逐渐增加,舆论热度逐渐攀升。3月23日,大河报介入报道,再次引发网络讨论,助推事件相关信息量于3月23日12时达到峰值。

(二)信息来源分析

事件舆评 | 如何看待无效劝阻餐馆二手烟事件频发:加强监管,让“较真者”不再孤单

信息分布比例图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94449条,微博是主要传播平台,共77898条(占比82.48%),其次是客户端10230条(占比10.83%)、视频4170条(占比4.41%)、互动论坛1131条(占比1.2%)、网站573条(占比0.61%)、微信429条(占比0.45%)、数字报18条(占比0.02%)。

(三)关键热词

事件舆评 | 如何看待无效劝阻餐馆二手烟事件频发:加强监管,让“较真者”不再孤单

关键词云图

关键词云图显示,本次舆情事件“抽烟”“禁烟”“条例”“公共场所”“烟味”等关键词受到广泛关注。

02 传播观点 / BORYOU TECHNOLOGY

      网民观点     

1、大力支持与赞扬该女子勇敢劝阻吸烟的行为

他们认为该女子敢于站出来对吸烟行为说“不”,不仅是在捍卫自己免受二手烟危害的权益,更是在维护公共秩序与文明。

新浪微博用户@迷迷麻薯仔:谢谢她为反二手烟三手烟霸凌做出的贡献,真的很有勇气。

新浪微博用户@用户6480850612:就需要这样子较真的,本人也是不能接受一点烟味。

新浪微博用户@甜可欣:感谢这位博主的坚持,为不吸烟人群争取权利。

2、批评吸烟者缺乏基本的公德心与公共意识,将室内公共场所当成自家“吸烟室”,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

新浪微博用户@青柠柠檬汁儿:不吸烟的人特别受不了那种烟味,也很讨厌各种在室内不顾他人感受吸烟的行为,让别人被迫跟吸烟的人抽二手烟,真的很没素质。

新浪微博用户@老刀99:别说在餐馆里有人就是敢随便抽烟了,就是在高铁上也有疯狂到公然在座位上抽烟。

3、对于涉事烧烤店的做法表达不满,认为饭店有义务劝阻吸烟行为,商家在落实禁烟规定上存在一定失职

新浪微博用户@灵梦jing:为什么不直接跟店家说,这种事店家该做的事情。不处理直接拍照举报。

新浪微博用户@大琳琳:看条例说饭店有义务劝阻,那么不劝阻或劝阻无效有什么后果。另外警察可以有什么执法依据?让警察来劝阻是不是浪费警力?

4、反思当前公共场所禁烟的困境,呼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禁烟令真正得以有效施行

新浪微博用户@骆智慧:不光是室内,所有公共场合都应该禁烟,要让在公共场所抽烟有种随地大小便的羞耻感。

新浪微博用户@果酱系外行星:希望公共场所可以全面禁烟,或者设置抽烟区并加强通风,二手烟危害真的很大。

      媒体观点     

1、人民日报:女生在饭店劝阻吸烟反被怼,当地回应

近日,浙江杭州一名女生发视频称,自己在一家烧烤店用餐时有几名男顾客吸烟,并严重影响自己的用餐体验。女生向服务员反映无果后,自行上前劝阻。在女生就餐快要结束时,吸烟者再次点烟。于是,该女生决定拍摄视频留证,遭抽烟男子指责侵犯隐私,随后店内多名吸烟男子表示:“不想闻烟味为什么要出来吃饭?”

此事很快引发网友热议,并登上热搜。对此,3月23日上午,杭州市政府服务热线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要求是必须全面禁烟的,娱乐场所和餐饮店都是有禁烟(规定)的,公共场所是不允许随便点香烟的,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的话,饭店是有义务进行规劝的。同时,如果饭店没有张贴禁烟标识,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反映。

2、光明网:女子劝阻室内吸烟反遭“围攻” 禁烟不该被禁言

公共场所吸烟问题由来已久,尽管多地已出台控烟条例,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但执行力度和公众意识仍有待加强。此前,新修订的《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结束缓冲期,包含经营性餐饮场所在内的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然而根据该女子所述,店家未明确张贴禁止吸烟标识,还在其求助时“一副很为难的样子”。作为公共场所的管理方,餐饮企业有责任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一个无烟、健康的用餐环境。涉事烧烤店的服务员未能有效制止吸烟行为,反映出部分商家在执行相关法规时的松懈和不作为。其次,吸烟者常以“个人自由”为由,主张自己有权在餐厅等场所吸烟。然而,这种“自由”显然不应建立在损害他人健康和权益的基础上。吸烟不仅会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更会使周围的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增加健康风险。因此,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仅是个人习惯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公众健康和社会责任的议题。事件中吸烟者的回应“不想闻烟味就别出来吃饭”不仅缺乏逻辑,更暴露了一种自私的思维模式。公共场所是所有人共享的空间,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无烟环境。吸烟者将责任推给他人,显然是对公共文明的一种践踏。这种态度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值得关注的是,女性在公共场所劝阻吸烟者往往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3、红星新闻:杭州一女子称劝阻吸烟者被怼“不想闻烟味为什么要出来吃饭”,店主发声

3月23日,发文者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事发烧烤店的店主已承诺会贴上禁烟标识,以后对抽烟的顾客也会进行劝阻。事发烧烤店的店主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店家面对客人之间的口角也比较难以处理,其已经向当事人道歉并免单;相关监管部门已对自己进行了问询,店内现在也已经张贴上了禁烟标识。上一个店主曾在墙上喷涂了禁止吸烟的标语,但是被展示柜挡住了。

“你有抽烟的自由,但不能自由地抽烟。”中国控烟与健康协会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其已于2月发布“无烟单位”倡议书,呼吁烟民不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人群聚集的场所抽烟,应尊重不吸烟人群的感受。呼吁每个单位、每个行业、每个企(事)业单位都成为无烟单位,承担起控烟的社会责任,落实好控烟举措。

4、环球网:用餐时劝阻吸烟被怼 室内禁烟不能只靠“孤勇者”

对于勇敢劝阻吸烟的人,无论法理上还是情理上,都应该给予支持,而不是线上线下被一些人怼。此事曝光后,更多网友站出来支持劝阻者,足见公众对无烟公共场所的认同与期待。

既然公众已形成基本共识,且有地方性法规制约,面对室内公共场所抽烟,就不应该只靠个人硬刚,让劝阻者成为“孤勇者”,而要靠法律的刚性约束、经营者主动履责、社会共同监督,让抽烟者在室内公共场所不敢抽起来、不敢怼出来。由此,也希望更多人站出来,对室内公共场所抽烟说“不”。

03 舆情总结 / BORYOU TECHNOLOGY

近年来,全国各地城市在公共场所发生顾客吸烟纠纷案例并不罕见。无论是从酒店违规设置吸烟设备被处罚,到公众劝阻吸烟引发社会关注,再到商场卫生间禁烟难题。

目前公共场所禁烟在实际执行中面临诸多难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力度不够,对商家未履行禁烟义务的处罚往往只是轻微警告或罚款,违法成本低,导致商家不在乎。这启示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提高违法成本,让禁烟令真正得以有效施行。

事件曝光后,多数网友支持劝阻者,这体现了公众对无烟公共场所的认同与期待。但也有一些不同声音,如认为女子 “矫情”“小题大做”等。这表明需要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等方式,引导公众正确看待公共场所禁烟问题,营造支持禁烟、尊重他人健康权益的良好舆论氛围,让更多人敢于对室内公共场所抽烟行为说“不”。虽然有地方性法规对公共场所禁烟进行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公民的劝阻权与救济机制不够明确。这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民在劝阻吸烟过程中的权利和保障措施,以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救济途径,让“较真者”不再孤单,能够获得制度的庇护。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51-65322613

邮件:zxl@boryou.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45~17:45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舆情简报
舆情简报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