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

事件舆评丨年级主任多次让学生砸手机手表,暴力惩戒还是教育失范?

2025年3月22日,四川省射洪市绿然学校一名学生在“问政四川”平台投诉称,该校2024级年级主任何某多次要求学生自行砸毁手机、手表等电子产品。涉事学生称,其价值1900元的手表于2024年11月被何某要求砸毁,并要求赔偿。

3月27日,射洪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中心回应称,该教师未能控制好自身情绪,经与学生家长协商,已作相应赔付;同时,市教育体育局责令学校整改,强调未来需兼顾秩序维护与学生权益保障。

01

舆情趋势 /  Boryou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j9九游会官网中心数据,自3月31日0时至4月4日16时,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2228条,覆盖客户端、视频、微信、微博、网站、互动论坛、数字报等多个平台。

1、舆情走势分析

事件舆评丨年级主任多次让学生砸手机手表,暴力惩戒还是教育失范?

舆情走势图

通过舆情走势图可知,相关话题自3月31日13时起讨论度不断升高,4月1日9时相关舆论热度到达顶峰,随后舆情热度开始呈波动趋势下降。

2、信息来源分析

事件舆评丨年级主任多次让学生砸手机手表,暴力惩戒还是教育失范?

信息分布比例图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2228条,客户端是主要传播平台,共1661条(占比74.55%),其次微博263条(占比11.8%)、视频179条(占比8.03%)、网站64条(占比2.87%)、微信46条(占比2.07%)、互动论坛10条(占比0.45%)、数字报5条(占比0.23%)。

3、关键热词

事件舆评丨年级主任多次让学生砸手机手表,暴力惩戒还是教育失范?

关键词云图

从关键词云图来看,本次事件讨论热度较高的关键词主要为“学生”“四川”“学校”“手表”“教师”等。

02

舆论观点 /  Boryou

网民观点

1、部分网民对涉事教师的行为表示理解,认为其初衷是维护教学秩序,对学生负责

腾讯网@雪梨:你知道,那就更应该知道没有老师管理,课堂上学生都在玩手机手表,家长也应该知道自己都没有很很有效的方式管控小孩玩手机的时间,却要求老师和学校不能采取强硬措施就能管好。自己小孩什么样心里没有数,如果学校放任带电子产品来学校,成绩不好时候仍然会讨伐学校。

今日头条@晶晶790212:我儿子也上过高中,假如他的手机被老师砸了,虽然我很心痛,但是我坚决不会找老师赔偿,我就是要让儿子得这个教训!

百度新闻@风滴烛火狄0d:老师做的对,有事家长就给老师打电话了把娃叫出去,娃拿手机要联系业务吗(做生意吗)娃娃职业是学习,不是耍手机!!!耽误100万的生意孩子家长也急!

2、部分网民认为班规禁止电子产品的初衷合理,但执行方式需合法化,如暂扣后交还家长处理,而非物理损毁

新浪微博@小熊猫撂倒大熊猫:直接没收,毕业再还回去就行,打砸本来就是很不文明行为

新浪微博@隐形人007:老师可以先将违规带进课堂的电子产品保管,然后让家长将物品取回,并与家长沟通,家校共通做好学生的工作,需要耐心细致,不能简单粗暴,教育是个良心工程。

新浪微博@星空下的阿狄丽娜:当老师面对不听话捣蛋的学生,没必要生气,拍视频发到群里艾特家长就好了。

3、多数网民认为,教师在管理过程中情绪失控、采取直接要求学生砸毁手机和手表的做法,过于粗暴且缺乏理性,不符合现代教育应有的温和引导和依法管理的原则

新浪微博@山人海龙:不要这样,选拔人才,该批评批评,该反省反省,砸了,这算啥?在社会上,屡次闯红灯的,警察情绪不好,可以把车砸了?

今日头条@师德师风自愿监督员:人民教师群体自己弄的所谓班规不能代替法律,该人民教师的恶行已经违法犯罪。

今日头条@白衣无用:太极端了,会对孩子的认知造成影响。

媒体观点

1、光明网:年级主任多次让学生砸手机手表,最怕说这是“负责”

人们不应为粗暴的管理方式叫好——行为上的粗暴,必然意味着管理上的漏洞,现代教育已经发展这么多年,不能还总是诉诸棍棒式的原始模式。教育终究是个种瓜得瓜的过程,如果把在学生面前展示野蛮粗暴当作“认真负责”,那社会得到的教育成果、培养出的人格面貌,也一定是类似的。

2、检察日报:教师要为学生尊法守法打样

当前,我们正在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对于教师来说,更要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典范,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孩子们做好示范,教师要牢固树立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规则意识,教学管理与规则制定都要以法律为准绳,把握好原则和尺度。即使遇到一时不听劝导或过于顽皮的学生,教师也不要因为情绪失控等原因,冲破理性的约束,越过法律的底线。同时,要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及时将遵守法律与规则的意识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惩戒权是法律授予教师的权利。教师要正确理解教育惩戒的目的,把握好惩戒的尺度和界限,探索有效的教育惩戒方式,做到教育方式合理、恰当、人性化,更要时刻关注教育惩戒的后续效果,及时作出调整与修改。学校要对教师实行教育惩戒进行有效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3、中国青年网:教师要求学生砸毁手机手表,过度惩戒还是“情有可原”

面对这类事件,许多年轻人会将愤怒的矛头指向学校和教师。但平心而论,这些学校和教师之所以会这样做,大抵不是为了给学生添堵,恐怕也不完全是因为“控制不住情绪”,而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确实将这种做法视为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正如有家长在新闻评论区所写:“上学就是上学,我孩子要是偷摸带手表,手机去学校玩,砸就对了。”只要有家长认同这样的教育观念,自然会有教师敢于使出突破规则的“雷霆手段”。

从这个角度上看,还需在社会层面上唤起更深入的讨论与思考,想方设法弥合“代沟”、凝聚共识,找出一条既能保障教学质量,又充分尊重未成年人权益的教育路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各方还需严守底线,教师毁坏了属于学生和家长的财物,该赔偿就得赔偿,学生也要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总而言之,无论有多少理由,都不能视法纪如无物。

4、大象新闻:年级主任让学生砸手机手表,教育不能以暴制暴

学校不是暴力与强权的博弈场,更不应成为教师宣泄情绪的舞台。师生关系的本质是双向尊重,学生恪守尊师重道之礼,教师亦当以平等之心相待。真正的教育,应当是用心灵唤醒心灵,用尊严培育尊严。

03

舆情总结 /  Boryou

近日,四川射洪绿然学校被曝出一名年级主任多次让学生自行砸毁手机、手表等电子产品,引发舆论持续发酵。事件在公众视野中迅速升温,成为关于教育权力边界与方式选择的讨论焦点。

舆论场上观点分化明显。一方面,有网友支持教师的做法,认为“管理严格是对学生负责”,是在“帮孩子戒除沉迷”;另一方面,也有大量声音批评这种做法是教育暴力,是在以羞辱代替教育、以破坏代替引导,涉嫌对学生人格和心理造成伤害。

这种“怒砸式教育”暴露的不只是个别教师的管理失当,更反映了当前部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规则模糊与权力失范问题。当教育者以暴力手段试图震慑学生时,实际上也撕裂了师生之间的信任纽带。教育本应是润物无声的引导,而非通过“视觉冲击”来彰显管理威严。

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激烈的反应,关键在于公众对教育方式合理性的高度关注。在智能化和数字化日益深入青少年的背景下,电子产品的使用问题确实考验着教育者的智慧与治理能力。但惩戒的边界应建立在法律与心理健康的基础上,而非情绪发泄或一时“立威”。

教育需要权威,但不应以破坏学生尊严为代价;惩戒应有底线,更应有温度。这起事件为教育行业敲响警钟:真正的教育,不是惩罚的艺术,而是沟通与理解的艺术。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教师更应以理服人,以情感化,以智慧引导,而非用一锤定音的方式解决复杂问题。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51-65322613

邮件:zxl@boryou.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45~17:45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舆情简报
舆情简报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