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

事件舆评丨315记者为取证吃到吐:职业精神背后的社会反思

今年央视的“3·15”晚会聚焦于“共铸诚信、提振消费”主题,曝光了多个领域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其中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为了获取第一手证据,记者们以采购商身份深入食品加工企业,挨个品尝各类试吃样品。连续跑十几家下来,记者们甚至抱起垃圾桶狂吐不止。此外,记者们还经历了更危险的操作,如在调查医美骗局时体验非法注射,在调查硫磺熏制食品时被灼伤呼吸道。这些行为让网友们既心疼又敬佩,纷纷在评论区留言,向这些“拼命三郎”致敬。

这一事件既凸显了调查记者的职业价值,同时也折射出在这职业精神背后的社会反思——食品安全监管的深层困境。

01

舆情趋势 /  Boryou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j9九游会官网中心数据显示,3月15日0时至3月21日0时共监测到相关信息28123条,互动声量达124.64万。新浪微博话题#315记者为取证吃到吐#话题引发热议,共计获得阅读量1.9亿。

1、舆情走势分析

事件舆评丨315记者为取证吃到吐:职业精神背后的社会反思

舆情走势图

通过舆情走势图可知,相关话题自3月15日起讨论度不断升高,话题热度呈单峰状态。随着相关信息在微博、今日头条等社交媒体传播,其舆情声量在3月16日攀升至最高,相关信息传播量为3562条,随后,舆情热度有所回落,但仍有一定的热度。

2、信息来源分析

事件舆评丨315记者为取证吃到吐:职业精神背后的社会反思

信息分布比例图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28123条,微博是主要传播平台,共18426条(占比65.52%),其次是客户端6672条(占比23.72%)、视频2812条(占比10%)、微信121条(占比0.43%)、网站65条(占比0.23%)、互动论坛27条(占比0.1%)。

3、关键热词

事件舆评丨315记者为取证吃到吐:职业精神背后的社会反思

关键词云图

从关键词云图来看,本次事件讨论热度较高的关键词主要为“记者”“取证”“吃到”“调查”“骗局”“医美”“品尝”等。

02

舆论观点 /  Boryou

网民观点

1、对记者的职业精神表示敬意与担忧

多数网民称赞记者为“无冕之王”“消费时代的无名骑士”,认为其牺牲换取了公众知情权与行业透明度。同时,舆论呼吁关注记者健康,避免过度渲染悲情叙事,转而聚焦制度性保护。

新浪微博用户@MY希澈Mine:315的含金量还在上升!论315记者为了取证到底有多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真正媒体人够强!

新浪微博用户@春秋song:健康的社会需要有良知、有勇气的记者。为他们点赞!

新浪微博用户@荣荣和飞:他们,以舌尖为刃,揭露黑暗;他们,以身试险,守护真相。在极端挑战中,记者们践行着职业精神,却也折射出监管的不足。致敬他们,愿每一次冒险都能换来更坚实的守护,我们期待更完善的制度,让守护者不再受伤,让消费者安心。

2、如今接二连三的行业乱象表示对监管效力的质疑

部分声音指出,记者承担了本应属于监管部门的职责,曝光后“连夜查处”的模式暴露日常监管漏洞。例如,劣质食品、非法添加等问题长期存在,消费者质疑“为何非等315才处理”。网友建议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开放公众举报渠道,强化企业违法成本。

新浪微博用户@退役魔法少女ice-西山派-西山冰:每年315都爆出来一堆问题,明年还是那样,所以国家监管部门都在忙什么?

新浪微博用户@Madocdata:315不应该一年才办一次,办完一次还歌功颂德似地;应该开放公众举报渠道、监管部门实时督办,然后每天都公布些行业乱象、处置结果,这样才能达到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效果。

新浪微博用户@木頭Ricky:315晚会应该办成一个全年报道企业质量问题总结大会,根据影响力以及调查困难程度对于调查记者予以表彰。重大质量问题应该发现就及时报道,并敦促有关部门处理,而不是捂个一年半载让消费者权益一直受到侵害,最后攒一天弄个大新闻。

3、表示通过媒体调查所反映出行业现状,社会应该对其反思

调查记者数量锐减(据称不足百人)、职业风险高、收入与付出不匹配等问题被提及。此外,媒体监督与商业利益的冲突、曝光时效性引发行业反思。

新浪微博用户@杰哥的投资笔记:记得有一个视频讲过,中国现有调查记者已不足百人,他们是伟大的,是无声的伟大。

新浪微博用户@皇城根下刀笔吏:在中国做调查记者挺不容易的。

新浪微博用户@张三同学:315晚会,充分说明了媒体监督的重要性。如果没有315,被曝光的企业或行业,至少一定时间依然在违法运行。315曝光的不仅是违法企业,还曝光了有关部门的监管结果,监管现状。当然,被曝光者有天然的排斥性,因为曝光者揭开了遮羞布。媒体新闻行业走下坡路,是全社会的悲哀。媒体的重要性,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该被忽视,无论网络对媒体的风评如何,自身对媒体的重要性都应该有一个清醒认识。

媒体观点

1、人民日报:315之后怎么办?要把连夜查的劲头化作时时查的动力

不要总寄希望于黑心商家的良心发现,更不要总等着记者冒生命危险制作“爆款”。记者能吃的苦、能卧的底,职能部门不行?打假常态化、真正做到“每天都是3·15”,才是早就该下的重拳。只有监管时时查,消费者才能天天安。如何树立“将监管步伐跑在媒体调查之前”的责任理念,构建企业“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监管体系,落实无论何时“媒体一曝光、监管就出动、问题必解决”的响应机制,才是监管部门最该“连夜”解决的问题。只有强化市场约束,才能倒逼黑心经营者按规行事;只有把“315之问”变成“365之治”,才能真正守护消费者的尊严与信任。

消费品不容次品,消费者的利益更不容算计。连夜彻查,是监管该有的迅速,但不应该是315晚会的限定项目。每个日夜尽显监管功力,常抓不懈、防微杜渐,才是职能部门该有的担当。

2、极目新闻:315记者为取证吃到吐,打假揭黑不能光靠记者拼命

媒体曝光如闪电,日常监管需常亮。打假揭黑非一日,权益保护须周全。遏制乱象不能光靠媒体曝光,更不能养成了“不曝光就不处理,不报道就推不动”的惰性。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日常监管同样需要有力度,才能让不法商家无机可乘,才能让消费者安心放心。

每一次对典型案例的曝光,每一次报道引发的舆论沸腾,都提醒着我们:监管体系需要更加完善,执法力度应该持续加强,违法成本必须进一步提高。唯有日常监管筑就金盾,媒体监督利剑出鞘,双管齐下,多方共治,才能形成有效的、强大的、长久的震慑力,让妖魔鬼怪全部现出原形、无处可逃,不断增强消费者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构建阳光、公正、诚信的消费环境。

03

舆情总结 /  Boryou

“315记者为取证吃到吐”该事件引发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深刻反思。记者们在调查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危险,凸显了日常监管的缺失。一些地方在3·15晚会曝光后才“连夜安排部署查处违法企业”,反映出平时监管的不足。媒体曝光的力量虽然强大,但仅靠媒体推动问题解决终究是有限的,日常监管的力度和广度亟待加强。

要真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必须加强日常监管,完善监管体系。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不法商家无机可乘。同时,需要构建一个多方共治的格局,媒体监督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形成强大的震慑力。消费者也应增强维权意识,积极参与监督,共同营造一个阳光、公正、诚信的消费环境。总之,“315记者取证吃到吐”这一事件让我们看到了记者们的职业精神,也让我们意识到食品安全监管的不足。只有通过加强监管、多方共治,才能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全时段、全方位的保护,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吃得放心、 安心。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51-65322613

邮件:zxl@boryou.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45~17:45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舆情简报
舆情简报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Sitemap